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

平遙古城映像之一(古城)

      平遙古城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,美國紐約時報更在2011年評選出全世界最值得旅遊的41個地方,平遙古城亦名列其中。
        這個吸引世人的古城遠在春秋就屬晉國,戰國屬趙國,秦、漢都設縣(平陶縣、中都縣),為宗親代王的都城。北魏始光元年(424年)改名為平遙。




      平遙古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,現存有六座城門、四座角樓、七十二座敵樓、三千個垛口。

導遊指著平面圖,賣力的說明六座城門如何讓平遙古城有龜城之說。


        登上迎薰門(南門)城牆,在十公尺高的城牆上更能體會平遙古城的偉大,整座城牆周長6162.7公尺,城牆外圍設垛堞(垛口)高2公尺,頂寬3~5公尺,共有3000個,便於掩蔽與射擊。



        城外除有護城河外,寬廣的平地讓敵軍無所遁形,入城道路也非直線,讓攻城器械無法順利前進,都讓入侵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。萬一城門被攻破,古城還設有第二道防線──甕城,甕城內狹窄而無處躲藏,這時居高臨下的守軍便可四面夾擊,敵人便成了甕中之鱉了。



        清康熙42年(1703年)重修城牆上樓高16.14公尺、寬13.72公尺、深10.04公尺的譙樓。造型古樸、典雅且雄偉,譙樓建在六座城門上,平時守君可登高瞭望,戰時主將坐鎮指揮,是古城重要的防禦設施。

 從城內看南門

從譙樓尚可清楚的看到城內著中軸線──南大街

宏偉的譙樓是守城的要塞

        北門也是防務重點之一,堅強的防禦設施,漢雄偉的城牆、譙樓甕城和南門有異曲同工之妙,共同肩負守護古城的責任。



        城牆上的72座敵樓凸出城牆,在防禦作戰時可讓守軍的火力形成交叉,讓攻城者須面臨兩面以上攻擊的火力。


凸出於城牆外的敵樓


        平遙古城牆元用夯土所砌成,明洪武三年(1370年)重築時改為磚石城牆,明清兩代先後有二十五次維修,目前微夯土在內,外包青磚。對日抗戰時城牆曾被日軍火砲攻擊,到現在還留有部分遺跡。參訪時城牆仍有部分還在整修。




        當然,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一定有許多可欣賞的景點、許多古蹟、許多事物........古城內的映像只有另文再說了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